欧盟提出2035年“禁燃” 车企该如何应对?

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得越来越快,“禁燃”的声音也开始不绝于耳,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提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继欧盟的“禁燃令”引发热议之后,7月7日,华为常务董事、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行业论坛上呼吁,中国汽车产业应尽快淘汰燃油车,减少能源消耗。

从国外到国内,从机构到企业,都在围绕“禁燃”大做文章。应如何看待“禁燃”之风愈演愈烈?减排,应该走以纯电动、氢燃料为主的路线,还是从实际出发,多种技术方案并行?如何看待各国采取不同的路线?车企又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多位相关领域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对待“禁燃”应慎重推动产业、能源结构优化

《中国汽车报》:日,欧盟委员会提出要在2035年“禁燃”,此前日本也提出了相似的目标。如今,提出“禁燃”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国际上关于汽车业减排的呼声越来越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国又应该如何应对?

安庆衡:“禁燃”成为国际汽车业的一大趋势。从长远来看,欧盟提出2035年“禁燃”,中国也制定了“双碳”目标,国内外在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虽然各国在时间安排上有差异,但从“双碳”目标出发,走节能减排环保路线,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

就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但燃油车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退出。从现实出发,现阶段节能减排不一定就要禁售燃油车。按照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到2035年难以做到“禁燃”,可能到2040年会有部分城市做到,到2050年大部分城市实现“禁燃”。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整体步伐在加快,但各国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国情不同,车企的情况各异,因此时间进度有差异是正常的。而且,“禁燃”的影响波及方方面面,仍需要谨慎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师建华:虽然世界上提出“禁燃”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但各国的国情不同,现阶段还是应该慎重对待。对于不生产汽车的国家,“禁燃”并不会影响其能源结构和产业发展;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即使“禁燃”、全力发展电动汽车,但如果电力来源仍然是煤电而不是绿电,那么对节能减排的帮助也十分有限。

因此,“禁燃”也要考虑到能源结构的协同优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问题。如何以此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与布局,是其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要不要“禁燃”,还需要在发展战略层面进行认真研究,作出合乎国情的选择和顶层设计,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方案。

帅石金:当前,我国也在大力推进汽车业节能减排,但如果简单粗暴地禁止生产及销售内燃机汽车,不仅不符合现实情况,时机也不成熟。落实“双碳”目标的路径并不是只有一条,让市场自然淘汰燃油车会更好。而且,这一议题还涉及到能源结构转型。如果车企自己选择停产燃油车,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要作出硬规定,现在还不具备现实条件。而且,现在汽车内燃发动机的热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已经从之前的35%提升到现在的45%左右,这也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此外,现在车用燃料也日趋多样化,如果未来零碳汽油、绿色甲醇、绿色柴油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内燃发动机汽车或许能获得更长的窗口期。

“禁燃”不能一刀切 应允许多种技术并行

《中国汽车报》:对于“禁燃”,很多国家仍存在顾虑。如果不考虑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单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是应该设“禁燃令”来加快汽车业电动化,还是应该考虑多种技术方案并行?

安庆衡:就目前来说,在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切换的过程中,混合动力是不错的过渡方案,也是可行的技术路线。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企业都成功地开发了混合动力技术,并推出了多款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为过渡打下了基础。

师建华:未来的汽车进化方向是不是只有电动化一种技术路线,目前尚难断言。因此,应该允许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替代燃料、可燃冰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并结合能源结构和技术发展现实,立足现实去推进节能减排,才是客观、合理的路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帅石金:从减排出发,应该允许多条技术路线发展,为其提供公竞争的机会,让市场去淘汰不合时宜的技术,而不能去打压某一种技术。客观来说,很多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如果电动汽车充电还不能像燃油车加油一样方便的话,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就会一直存在。因此,现在谈全面禁售燃油车是脱离市场需求的。

范永军:“禁燃”肯定不能一刀切,多种技术并行更符合现实。现在,很多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仍在不断进步,而一些纯电动汽车产品在充电的便利、续驶里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而且,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也还存在不小的市场需求,现阶段都是不错的过渡解决方案。

车企“淡定”以对 做好核心技术储备

《中国汽车报》:对于“禁燃”,相比一些行业组织而言,跨国车企的反应似乎都比较“淡定”,并未提出什么反对意见。而且,很多车企也开始要求供应商推进碳中和目标。在国内,今年3月,比亚迪率先吹响了“禁燃”的号角。如何看待车企对“禁燃”的态度?车企又应该如何准备?

师建华:汽车制造商既要打造好自己的优势产品,稳固自身的市场地位,也要瞄准新技术应用的趋势,为未来发展赢得一席之地。具体而言,车企要做好技术储备、未来发展规划、节能新产品研究,也要做好应对未来不同技术路线的相关准备,从以便在未来能源结构、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的变化中,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也能让自己的发展更为稳健。

帅石金:从国外到国内,车企都在向着节能减排的共同目标在努力。面对电动化浪潮,车企需要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凭借同质化的技术是无法在竞争中脱引而出的。同时,车企在推进电动化的同时还应与智能化密切结合,而很多智能化技术未来可能会由互联网企业来主导。

范永军:车企对于“禁燃”的反应比较静,因为它们都明白,这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沿着节能减排的路径前行,燃油车的逐渐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率先喊出“禁燃”口号的企业,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和品牌“人设”。就像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就吸引了很多关注和好评,也是自身扬长避短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双积分政策 合资车企 双碳目标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